2009/1/1

打拼:台灣人民的歷史(含幕後紀實)

鄭文堂導演
華、台語發音

‧索書號 DVD 733.2/8868/2007 v.1-v.5

‧集別(全5片,每片長約55分)
Disc 1
第一集《島嶼黎明》
台灣,一個跨坐在北回歸線上最大的海島,卻有著和它相同緯度的國家所沒有的幸運。台灣得天獨厚,兼有亞熱帶與熱帶不同的風土,成為許多植物和動物生長的樂園。毀滅和建造交替,讓台灣成為奇蹟之島,打拼 ─ 也成就了台灣人民的歷史。
十六世紀的大航海時代,歐洲商船帶著船堅砲利的優勢,席捲全世界。 1543 或 44 年間 ,一艘葡萄牙商船由澳門出發,準備前往日本,在航程中發現了台灣島,也讓位於東南亞海域的台灣島,有了共通的名字 ─ 「福爾摩沙 - 美麗之島」 ( Ilha Formosa) 。
第二集《福爾摩莎》
經歷了荷蘭人及西班牙人的短暫統治,台灣開始產生全島性的互動效應,進而產生第一個漢人政權,關鍵人物正是充滿傳奇色彩的鄭成功。

Disc 2
第三集《帝國邊陲》
台灣被清帝國納入版圖時,清正值帝國盛世,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太平日子,但是對台灣這個化外之地的小島卻採取了戒慎恐懼的消極治理態度。 1684 年頒布『渡台禁令』,已經渡台的士兵和要到台灣的百姓,都不能攜眷,而且必須要有照單才可渡台。所以大多數人要靠偷渡,才到得了台灣。
靠著大海的阻隔,漢人移民自力救濟地適應著島上充滿挑戰的新生活,凝聚出打拼墾拓又堅毅不拔的生命經驗,代代相傳。
第四集《外海挑戰》
從鴉片戰爭、牡丹社事件到清法戰爭,台灣不但成為東方與西方各種帝國勢力競相展現船堅炮利的四戰之地,也成為各通商口岸洋行林立的四通之島。隨著島上政權的轉手,無論是漢人或原住民,他們的命運又將有更激烈而戲劇性的變化。 在設省後不到十年,台灣被戰敗的清帝國割讓給了日本。

Disc 3
第五集《烈日殖民》
雖然清帝國統治台灣的最後十年決定把台灣升格為省,並且任命劉銘傳為台灣第一任巡撫,而劉銘傳也想讓台灣走上現代化,但清帝國終於還是放棄了這個當初認為是化外之地的邊陲小島。
依據馬關條約,清帝國將台灣、澎湖割讓給日本,台灣已成為日本領土的一部份,日人則一再藉口台灣的歷史文化、語言、風俗習慣及社會型態迥異於日本,乃仿效當時列強統治殖民地的方法。
第六集《覺醒時代》
隨著日本帝國對外擴張的腳步, 1930 年代,戰爭陰影逐漸籠罩台灣。為了擴充軍源,日本陸軍招募原住民組成「高砂義勇隊」,擔任了比日軍還危險、還重要的前線任務。不僅男性上戰場,台灣女性也被動員到戰場擔任看護婦。二次大戰後,接收台灣的國民黨政府又視曾經加入日本軍隊的這批台籍日本兵為敵人,造成台灣兵的迷惘,「我到底為誰而戰?為何而戰?」、「我們到底是輸了?還是贏了?」即使在戰爭結束多年後,這些問號仍然在他們的夢魘中載浮載沉,揮之不去。

Disc 4
第七集《悲劇未央》
1945 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國民政府接管台灣,台灣人民初表歡迎,殷切期待,詎料國府接管台灣後,由於公營事業的擴大,超過日治時期的獨佔企業,再加上官場貪汙舞弊的作風,外行領導內行,以致經營不善,通貨膨脹失控。經濟蕭條,民生凋敝。社會上盜賊四起,社會上治安惡化暴戾之氣瀰漫各角落。
第八集《航向民主》
隨著各項選舉的展開,民主運動益發洶湧,其間發生過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反對運動數度受挫,終而逐漸壯大,最後突破黨禁,促成解嚴。
民主化的進程上,李登輝接著推動台灣省長與總統直選,西元兩千年,台灣在李登輝的手中完成第一次的政黨輪替。民進黨籍的陳水扁以相對多數票當選第十任總統,政黨輪替也象徵了台灣向過去的一黨獨大政治告別。

Disc 5
幕後紀實

沒有留言:

##EasyRead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