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川導演
中英字幕
‧索書號 DVD 909.933/4462/2002 v.1-v.4
‧簡介
「解放前衛」是導演黃明川獲得「第一屆台新藝術獎」的鉅作。在長達十年的歷史觀察與藝術追蹤過程中,他默默地拍攝與記錄了台灣當代藝術家的創作發展和生命情感。他有系統地從歷年累積的紀錄片中,挑選出最具前衛性格與代表性的藝術家。這裡收藏的十四部紀錄片不僅是黃明川的心血成果,也是台灣當代藝術最珍貴的影像史料。
‧集別(全四片,每位藝術家約30分)
Disc 1
王文志,出生於海拔一千公尺的嘉義瑞里山上,其家族從伐木、打石、採筍, 到轉型種植茶葉,一直依山維生。
沐浴過勤苦的農林生活,熟稔高地人與植物的天命與美感,王文志將一路陪他成長的亞熱帶大自然,化為涵富人本精神的藝術表現。
王德瑜,受教於強調造型、量感的現代雕塑學院中,王德瑜卻從虛的空間出發,尋覓反幾何定形、反量感的藝術表現。她以塑膠薄膜、布、風、水、聲,甚至香料為素材,打破視覺的距離,開放觀眾直接以身體去探索她的作品,成就不定型空間的佔領與蔓延。
李銘盛,台灣當代藝術家中少數以表演為媒介的創作者。在戒嚴初解的微妙時代裡,他以極具達達主義的行為挑戰美術館的傳統體制,及街頭大眾的因襲觀念,遭來警力的肢體干預、逮捕。一九八四年,李銘盛受邀參與威尼斯國際雙年展,開啟了台灣在地藝術家跨足世界舞台的先聲。
許雨仁,父權鼎盛的時代,由貧困駝背的祖母撫養,成長於西拉雅族世居的海邊,許雨仁朝夕與鹽田為伍。一手水墨、一手油畫,他揮灑著城市的繁華與孤寂。鹽田裡的小橋紅磚、田埂獨屋、西北雨陣,還有那好似阿嬤彎彎背骨的鹽堆,卻寫盡了他五十年漂泊人生的歸宿。
Disc 2
吳瑪悧,以紙為藝術媒介,探討從當代政治到文字文明的廣大面向。而她由女性社會角色發展出來的空間裝置,則衍生出女性議題的深度論述,以及藝術與社群相互關連的新興思維。
侯俊明的藝術發軔於工地秀、牛肉場與電子花車的八○年代末期。活生生的情色觀察與社會養份,啟動了他自己的藝術神話。他以性為題材,結合小劇場、紙板版畫、空間裝置的手法,藉由儀式性的表現,他陸續解決個人焦慮與生命的難題。
吳天章,走過貧困與病弱,吳天章的敏感生命隱埋社會診斷的微薄脈動。藉助著普世的俗艷材料,並舞台化不忍卒睹的現實,他以挑動人心的情慾探討暗地夾帶了國家認同的思考,向已逝的歷史提出了深沈的抗議與感傷。
許拯人,走船當貨輪船員多年,愛上了海,但他更愛藝術。他曾在紐約學習寫實繪畫,不過,很快地就迷上了抽象藝術中無言的自由與開闊。由於自身詩文學的涵養、又舶遊過五洋四洲,許拯人於意涵指涉上容許觀眾無垠的想像與解釋。他喜愛公共場域所暗含的社會意義,尤其青睞以霓虹燈擴散出來的冷感,來抒發當代人關想世界的特質。
Disc 3
郭娟秋,長期從事專業攝影,卻獨鍾繪畫的自由與開闊,郭娟秋以粉彩、水彩及油畫交織出充滿纖密幽思的內心世界。不過,藝術尚不足以填滿生命所渴望的全然智慧與真情,尋覓宗教哲思以安置心靈,也讓她走過一段無悔的旅程。
施工忠昊,解嚴徹底改變了施工忠昊對信仰與認同的理解,也教他狂熱投入人氣匯集的場所與人心沸騰的時刻。他以神偶拜拜、繞境擺攤、組合裝置及霓虹招牌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呈現當代社會的糾纏情結。
黃致陽,八○年代末期即運用簡約的、帶有東方神祕主義式的筆墨,在巨大的紙、絹上繪出既狂野又抒情、似人似獸的形體。
這種難以名狀的原生物質,在九○年代開始有機地演化、變種,逐漸繁衍出多種不同的族類,並擴張至絨毛、陶土、電話線、蚵殼等材料。隨著戶外裝置創作與出國展覽,他的族群也由私密、平面,走向開放、複合。
黃進河,歷史背景出身而改行繪畫,經歷西方寫實與抽象的淘洗後,於一九九○年開始移轉其焦點至台灣的民間宗教及基層的生活形貌,遂放射出一連串極具警示意味的巨幅當代煉獄圖來。
Disc 4
彭弘智,玩具和狗是彭弘智藝術創作的兩大動力。玩具代表著從玩物、代工生產、國家經濟型態到社會美感的呈現。而真正的寵物狗則除了反應狗世界及台灣人對生命的態度外,更自然流露了少見的〝狗〞觀點。
羅森豪,在一九九三至二000年間選擇三夾板、竹子、煙火、油漆、塑膠布和陶土創作,透過巨大的能量與視感,直接面對真實生活。不改頑童性格的羅森豪,屢屢使出教人莞爾的奇想,企圖要打破大眾對現成空間的痲痹感,讓空間的屬性被提出來重新思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