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

跳舞時代

紀錄觀點系列

簡偉斯、郭珍弟導演
中、英字幕

‧索書號 DVD 987.81/8824/2004

‧簡介 (片長90分鐘)
愛愛阿嬤和五位古倫美亞唱片公司同事,坐在台北最老牌的「波麗露餐廳」,哼唱著七十年前,那台北街頭年輕男女所傳唱的台語流行歌「跳舞時代」。他們臉上露出笑容,思緒也回到了從前......。


現在是1933年(民國22年),日本統治台灣已經將近四十年。雖然政治、經濟、文化的主導權,全掌握在日本人手裡,但台灣也因為日本投入大量現代化建設,因而使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台灣流行歌在當時進入黃金時代;而當時的愛愛,正是古倫美亞唱片公司的歌手。

二十世紀初,台灣開始有電燈、電話、自來水、飛行機等文明器物,縱貫鐵路也在1908年全線通車。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全面西化,而台灣作為日本的第一個殖民地,也受到西方文明思潮巨大的衝擊---男人開始剪掉髮辮,女人開始放開纏足,西式教育的公學校(小學)在各地普遍設立。至於西方先進的娛樂,像電影、留聲機和唱片,也被日本人引進台灣,形成新的都市流行文化。

話說1928年(民國17年)起,日本流行歌唱片大量進口台灣。但當時在台灣經營古倫美亞唱片公司的日本人柏野正次郎認為,在台灣,一定要聘請台灣的作家創作台灣歌謠,這裡的唱片生意,才能可長可久;於是到了1929年(民國18年),台灣流行歌便開始出現了。

1933年(民國22年),柏野決心擴大經營台灣流行歌唱片的部門規模,於是成立「文藝部」,邀請作家陳君玉擔任部長,開始企劃台灣第一批純粹創作的流行歌;「跳舞時代」就是陳君玉在古倫美亞創作出來的台語流行歌。當時的流行歌,受到日本與歐美流行歌影響,節奏有華爾滋、狐步等,年輕男女隨著歌曲節奏翩翩起舞,追求他們所嚮往的「維新世界、自由戀愛」!



在這台灣流行歌的第一個黃金時代裡,歌手純純、愛愛;作詞家陳君玉、周添旺;作曲家鄧雨賢等,都曾經各領風騷!他們留下的歌曲,像是「月夜愁」、「河邊春夢」、「雨夜花」等,不斷地啟發往後台灣歌謠創作者的靈感。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台灣流行歌的產量逐漸減少,最後完全被日本軍歌所取代。「跳舞時代」在戰火中落幕,但感謝音樂人李坤城多年鍥而不捨的收藏與研究,公視得以重現「跳舞時代」這部紀錄片的原味。影片中使用珍貴原版唱片,原音重現那個充滿創新與夢想的時代風情,令人回味.......。

沒有留言:

##EasyRead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