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

大禾埕

公共電視發行

‧索書號 VCD 536.211 4248 2005 v.1-v.13

‧簡介
節目中分為三個小單元。
第一單元是介紹從北到南的客家小鎮風情,例如愛玩陶養了一堆雞,早上還去種菜的薪傳獎得主,一位在村子裡救老樹的樹醫生,不會說客家話的雜貨店老闆;帶著村中的客家老太太們畫出了她們在東部客家村的生活老太太,畫完還用可愛的畫筆簽名叫「台灣阿香」,致力文史工作的年青人,美濃的年青朋友,還有七、八月間在東勢石岡做田調、看景、拍攝,走過受創最深的本街深深為那條老街著迷,加上採訪了當年民歌年代的邱晨也住在本街。在交片不久,發生九二一之大地震所有工作同仁震驚,一週後急赴東勢、石岡卻是物事人非,一一拜訪單元中受訪者,在劫後餘生中卻讓人感受良多,望著倒塌的祖師廟;四週傾倒的房舍,徐登志老師說「你們上回來拍的景全部倒了。」
走過本街;這條在災變中受創最深的老街想起兩個月前的熱鬧繁華,和災變後的淒楚相對應,讓我們都含著淚回家。半年過去在東勢與石岡受訪者;己從悲痛中站起來,成為當地重建小組的菁英,即使我們工作己結束;但是幾次後續探訪;知道他們肩上有另一種使命感,在此也希望觀眾朋友在看到災變前的東勢、石岡,請給這些記錄中的人物一些掌聲與加油。
第二單元「大聲唱」我們將是最有系統介紹客家現代歌手與音樂文化工作者的單元,從歌手的家居生活記實,到各自音樂創作領域及期許,我們呈現出客家現代音樂工作者的熱誠與執著,也打破過去一般人對客家節目中常存的沉重文字帶動畫面陋習,營造出屬於音樂及影像結合的全新視覺風格。
遊唱詩人陳永淘在梧桐花下帶著大家進入北埔小鎮,替大禾埕創作片尾曲的顏志文帶者大家回屏東老街拜訪創作中的場景,林生祥在美濃煙樓裡談他的創作情懷,謝宇威與我們站在夏日山林裡高聲唱著「日頭落山」,李一帆與蔡孟甫在雨後的臺北,乘著小小摩托車滑過臺北小巷,背後是沈重的家計,歌唱中有這一代客家年少的都市吶喊,在苗栗看見「硬頸合唱團」的朋友;一面賣便當、炸雞一面不忘情做曲唱客家流行歌曲,訪談中有人淚流滿面,我們不忍;但是我們都以最真實的角度拍下這群非主流音樂的客家音樂工作者,希望在公視這樣的媒體;給他們一些鼓勵。
第三單元中我們得自苗栗收藏家彭雙松,彭文銘父子大力協助,在他們多年收集的客家老唱片中,為我們挑出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老客家唱片歌手、樂手我們在逐一訪談與長期田野中找出許多塵封的老故事,在電影資料館中我們借了台灣第一部也是唯一客家山歌電影「茶山情歌」,在平鎮義民廟重新播放,並邀當年主唱者「山歌之後」賴碧霞帶著我們重新找到三十多年前拍外景的場景,每一回的尋訪,都是一種驚喜,但是也有許多悵然,因為許多歌者己經離開人世有些樂手歌者也不知去向。
但是在田野中我們也找到一些老藝人的表演三腳採茶戲的傳人、一家都是客家大戲的演員世家,豐富的題材讓大家都很振奮,如果再不拍就晚了,我們每一件作品都與時間賽跑。
在這裡更是謝謝所有參與「大禾埕」工作及朋友,我們的顧問們,還有大力支持我們舊影像資料的苗栗硬頸攝影群,這群長者長期在客家落的攝影工作者長期來的影像記錄精神讓我們感動,我們許許多多的資料田野提供者無法一一言謝,但是在節目中我們希望這是個不分族群語言都能欣賞的節目,因為這些人的故事你不能不看,因為這些人的努力你不能不知道,如果你關心台灣土地的人與事你更要看。

‧集別(每集片長30分鐘)

1, 龍潭三坑仔/陳永淘/茶山情歌
2, 苗栗公館/顏志文/賴碧霞
3, 苗栗南莊/翁美珍
4, 北埔/廖禮光/林生祥
5, 花蓮瑞穗/李一凡/蔡孟甫
6, 苗栗縣公館/彭鈺明/劉興來
7, 花蓮竹山/邱晨/李秋霞
8, 花蓮吉安鄉/劉平芳/戴文聲
9, 新竹湖口/羅烈師/三腳採茶戲
10, 屏東縣萬巒鄉/遊兆祺/曾明珠
11, 屏東縣六堆地區/邱玉蘭/林捷富
12, 苗栗三義/薑雲玉
13, 高雄美濃/吳榮順/黃淑媛

沒有留言:

##EasyRead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