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

臺北波西米亞

紀錄觀點系列

鴻鴻導演


‧索書號 DVD 987.81/3737/2004

‧簡介 (片長55分鐘)
「波西米亞」原本是捷克的一個地名,波西米亞人(Bohemian)在十九世紀時,泛指巴黎那些像吉普賽人一般貧困、卻反叛的年輕藝術家與學生,後來因與「普契尼」的同名歌劇,而成為世界性的共通詞彙。至今,在社會底層、在城市邊緣漂泊浮盪的藝術工作者,仍然適用這個稱謂。


《台北波西米亞》想要記錄的,是一群生活在台北、長年來熱中劇場創作與演出的年輕人;他們有些已經不再年輕,但心態上仍然持續「騷動」。他們或許失業,或者是兼差,或者有著一份暫時性的職業,但生活的重心,永遠都是在劇場!只要劇場有機會一召喚,他們就奮不顧身地拋卻一切,奔赴排練場。

雖然劇場的待遇微薄又朝不保夕,讓他們的生活條件,不可思議地儉樸與拮据,然而卻不妨礙他們作為高度自我要求的藝術工作者。他們多半自稱為「劇場工作者」而非「藝術家」;他們也不覺得是在作任何犧牲,甚至覺得自己比大多數人過得更快樂!然而,那種默默付出、默默燃燒著的生命,才更為動人,希望社會大眾經由本片,更能瞭解台灣藝術領域裡頭,那些眾多參與者的生態與心態。

本片有七位主要的拍攝對象,分別在不同劇團從事導演、表演、設計、行政等工作,時而身兼數職。他們多半不是媒體或觀眾焦點,然而從這些取樣裡頭,對於整體劇場生態來說,毋寧更具有代表性。片中出場人物多達四十餘人,包括七個劇團一年來排練、演出的精彩片段,希望觀眾能瞭解這群不拘世俗規範的人,他們所執著的程度。

導演鴻鴻活躍於劇場十餘年,對這些人的生命型態十分熟悉。本片便是多年來參與和觀察心得的一份報告。記錄他們,也就是為台灣奇蹟之一的小劇場,留下一份具有生活質感的紀錄。不同於一般報導性影片關注小劇場的演出成就,本片關注的是這群凡夫俗子,如何在嚴苛的生活考驗下徬徨與尋找、自我提升或沈淪的歷程......。

沒有留言:

##EasyRead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