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

渡‧東沙

紀錄觀點系列

柯金源導演


‧索書號 VCD 987.81/2846/2005/v.81

‧簡介 (片長60分鐘)
位於南中國海的東沙島,是中華民國的島嶼領土之一,其陸地面積大約有1.74平方公里左右。


依地理位置來看,東沙位於高雄南方,距離約240海哩(450公里)。2003年(民國92年),在海洋學者的建議下,內政部計畫在東沙成立第一座海洋國家公園;另外,高雄市政府為了爭取時效,於2004年(民國93年)年底,率先在東沙成立國際海洋研究站,正式推動東沙的保育進程。

我國自從解嚴之後,中國大陸與香港漁船,就大量進入東沙海域捕魚。據當地駐軍在1996年(民國85年)間統計,違法進入環礁的中國大陸漁船,就有一千多艘;反而台灣的漁船,卻只有十七艘!

根據本片作者柯金源先生的現場了解,目前越南漁船也經常入侵台灣海域。近年來,海巡署取締違法入侵捕魚的次數,每年就超過二千多次。

除了外國漁船違法進入環礁內作業以外,還使用很糟糕的毒、電、炸捕魚方法!根據生態學者的推估,以船隻數量加上漁民的作業習慣來看,當時東沙環礁內,平均一年要承受九噸的氰酸鉀,與將近一噸的黃色炸藥!依氰酸鉀的毒性來看,只要幾個微克,就可以把人毒死;而九噸的氰酸鉀,幾乎可以把全台灣兩千三百萬居民,毒死至少二十遍!

另外,如果再加上漁民隨手丟在珊瑚礁區的廢電池,估計每年大約有二到三噸;當電池腐蝕之後,水銀毒素也就慢慢累積在周邊的生態系裡面。

東沙環礁在人為長期破壞之下,幾乎要奄奄一息。1998年(民國87年)又發生非常嚴重的「聖嬰現象」。這一波溫暖的水溫,猶如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造成東沙環礁內,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珊瑚白化、死亡!

台大海研所戴昌鳳教授,在2001年(民國90年),再度回到東沙進行調查研究時,發現有些區域的珊瑚群聚覆蓋率,大概只有2%左右,到處都是死掉的珊瑚,顏色非常黯淡;現在,東沙海域給人的整體感覺,就像進入一座大型的「珊瑚墳場」......。

沒有留言:

##EasyRead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