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3/1

文化容顏

公共電視發行  

‧索書號 DVD 909.933 0230 2013 

‧簡介(每片長約30分鐘)
節目介紹文化藝術工作者,在各自專業領域裡,都活得認真、有勁,並且深具影響力。公視特別製作深刻而動人影音紀錄,邀您一起親近大師。

v.21  林亨泰
林亨泰,出生在時代交錯的世代,年輕時便從事詩的寫作,更成立當時頗為令人注意的笠詩刊。之後更著手多方面現代的創作,使用日文與中文作為書寫的媒介,更可以說是跨越時代的現代詩人。在現代詩的領域一直耕耘著。

v.26  鄭清文
節目介紹文化藝術工作者,在各自專業領域裡,都活得認真、有勁,並且深具影響力。公視特別製作深刻而動人影音紀錄,邀您一起親近大師。
鄭清文自1958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持續創作近五十年。作品包括短篇小說(兩百六十餘篇)、長篇小說(三部)、兼及童話創作(三部)及文學評論,是一位具有強烈社會意識,堅持鄉土關懷的作家。
他的作品常鼓勵人在困境中的奮鬥,高揚生命的普世價值;剖析人性,細膩幽微、蘊藉深刻,深合清淡悠遠的藝術理想。
1999年英譯作品《三腳馬》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榮獲美國「桐山環太平洋(Kiriyama Pacific Rim Book Prize)書卷獎」,《紐約時報》、《聖地牙哥聯合論壇報》等皆有專題書評。

v.28  李喬
「文學由土地出發,然後變我文化的觀念與生命觀。」作家李喬是這麼談他自己的作品,李喬回到他六十年前成長的地方-蕃仔林,細數著他童年的往事,也透露了他小說中的一些場景,都是在這裡他的親身體驗。回溯他的七百萬字的文學歷程,從古詩到短篇小說,由短篇寫到長篇,再由書寫進入文化評論的層次,甚至成為一個行動者,走出書房參與社會運動,其經歷雖然多變創新,但一切的情感依歸,還是他腳下的土地。

南台灣的山與海,是李敏勇的童年記憶,更是他詩作的養分,對他來說山是立場、海是視野、而城市,是他與世界接軌的一扇窗。他的作品流露對土地的關懷,更展現戰後世代的恢弘格局,他由詩作、文化評論、譯作,進而親身參與社會運動,對李敏勇來說,不管是文字或行動,都是一種追求自由的途徑,一條自由之路。

v.38  邊走邊唱──走唱藝術家楊秀卿
楊秀卿幼時眼盲,為求溫飽,從十歲開始,跟著養姐蕭金鳳,拿起月琴開始學唸歌。自小的苦學奠定下厚實的基礎,她巧妙的運用台灣民間歌調,以大家最熟悉的語言,詮釋民間生活題材。沙啞的嗓音,隨著月琴及夫婿楊再興的大廣弦,四處走唱,唱出一段段深具台灣特色的歌謠。

v.54  小說聖徒──王文興
小說家王文興的作品深具實驗性與創新性,每一部小說都引起廣泛注意,他的作品《家變》、《背海的人》都已成為華語文學的經典。其文字肌理細緻,富於多重指涉,不僅建立個人美學風格,更將漢文之表達潛能推向一個高峰。






沒有留言:

##EasyReadMore##